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是21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8个中央一号文件。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三农”工作如何定方向、明路径?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记者邀请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特聘专家、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研究中心主任王蔚教授进行了详细解读。
农业与农村并重
记者: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们战胜了新冠疫情,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脱贫攻坚完成以后,如何把“三农”工作的重心全面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可谓恰逢其时,请您介绍一下其主要特点?
王蔚:中央一号文件共5大部分,计26条。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提出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第二部分是设立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出五年过渡期的安排。第三部分是农业现代化问题。第四部分是乡村建设问题。从2021年起,启动乡村建设行动。第五部分是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紧扣现实,立足未来。既有当年的任务安排,也有未来五年的远景设想。比如,2021年确保粮食达到1.3万亿斤,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突破,确保建设1万亩高标准农田,这都是刚性任务,不含糊,不马虎,钉是钉,铆是铆。到2025年的设想则基本是原则性和描述性的文字。“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是重点突出,兼顾全面。文件的重点在于两个“绝不能”。第一个是脱贫人口绝不能出现大规模返贫,第二个是粮食生产绝不能出任何问题。
三是农业与农村并重,而落脚点放在农民身上。用于农业与农村的投入大幅增加,让农民增收的幅度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公共福利均等化进一步实现,这一切安排,是使农民在农村活得更有尊严,更有面子。
记者:刚才您谈到粮食生产问题,为什么中央如此看重这个问题?
王蔚:首先,中国有14亿人口。中国人只能自己养活自己,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国际组织都没有能力养活中国人。其次,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的主权必须完整、完全,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且碗里盛的必须是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粮食。第三,中国人曾有遭受饥饿的惨痛记忆,这种情况绝不能重演。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邻为壑愈演愈烈,必须防止有些产粮大国以粮食相要挟。
关键与抓手
记者:您认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与抓手是什么?
王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提法,乡村振兴有五大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乡村振兴由五大振兴构成,即产业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无论是五大要求,还是五大振兴的实现,靠的是政策,靠的是体制机制,靠的是投入,靠的是真抓实干。
一是政策。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各种优惠政策会相继出台、接踵而至,而改革是最好的政策。二是体制机制。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尤其是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体制日渐成熟。随着国家扶贫办整体转设为国家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体制将进行适当调整。三是投入。乡村振兴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无论是财政资金、金融资本,还是社会资本,都应当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投入。这次文件中有个新提法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就是“举全党与全社会之力”“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四是真抓实干。中央决定从今年开始,“三农”工作的重心全面转移到推进乡村振兴上来。
改革是最好的政策
记者:刚才您谈到改革是最好的政策,怎样理解这句话?
王蔚: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证明,没有改革就没有前进。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目前的“三农”工作,比如农村三块地的改革必须抓紧推进。
“农村三块地,均可分权置。弄它七十年,争论可平息。”
这是我写的一首打油诗,概括了我对农村三块地改革的基本看法。所谓农村三块地,一是承包地,二是宅基地,三是集体建设用地。
第一块地即农用地已经完全实行三权分置。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归经营者。中央已经明确规定,在第二轮承包结束以后,农户承包权再延长30年。至于土地经营权的价格与期限,由承包农户与经营者协商确定。
第二块地叫宅基地。宅基地的改革已提上议事日程。宅基地的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农户。许多地方鼓励农户短期出租或长期出租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宅基地的改革方向是一户一宅,每户宅基地面积由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对于一户多宅,原则上保留一处,多余的可有偿退出。新增宅基地则要有偿使用。另外,应规定宅基地使用期限,可参照城市住宅的办法,规定宅基地的使用期限为70年。
第三块地叫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又分为公益性集体建设用地和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两种。对于经营性建设用地,其所有权在集体,使用权在承租户。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应允许进行房地产开发,其开发的房地产使用期限也可以放到70年,与城市相同。
其实,农村还有一块地,叫四荒地,既可以采取家庭联产承包的方式进行承包,也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进行承包;既可以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应尽快使四荒地利用起来。
坚持市场逻辑
记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王蔚: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在城镇化加速进行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对这一点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把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对立起来,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两个轮子,必须双轮驱动。
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要注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才下乡也好,资本下乡也好,技术下乡也好,注意其中的价格问题,围绕价格做好政策补贴文章。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有国际化视野,坚持开放的心胸,注意发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作用。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记者: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对此,您如何看?
王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是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不断胜利的历史。2020年,中国是全世界唯一实现正增长的重要经济体,这得益于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党的坚强领导。相信乡村的全面振兴,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顺利实现。
一号文件中有许多金句: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省、市、县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都要确定联系点。开展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
记者:这怎么理解?
王蔚:这既可以从中国历史方面考虑,也可以从现实方面理解,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理解得更全面一些。
自秦朝以来,中国实行郡县制。县是中央政府治理国家的基本行政单元。后来,县不仅是行政单元,也成为经济单元。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曾对此做过深入研究,他曾提出“县域竞争”,又称“地方政府竞争”,他认为县与县之间在土地的利用上展开的竞争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张五常先生的这个观点曾对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产生过重要影响。
县委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到“三农”上,放到乡村振兴上,可谓抓住了牛鼻子。这句话,也许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一条最重要的经验。
记者:除了“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到‘三农’工作”外,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蔚:一是强化加强各级党委的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设置好机构,配备好人员,把优秀干部放到乡村振兴第一线。二是强调在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法定程序,让村支书兼任村主任,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三是加强农村治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农村的每个角落。四是移风易俗,破除农村中的一些旧风俗、旧习惯,如彩礼大要、丧事大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