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在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教学实践方面做出了卓越探索,在诸多方面为研究生高端人才的实践教育模式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实现了“把学院建在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深度实践教学的先进理念。学院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区域乡村振兴建设的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自2017年,时为校友现为学院院长董方军先生引进母校师生团队上百人次,联合世界知名艺术大师20多位到乡村现场进行艺术乡建的振兴活动。
·深入实践课程
在近5年努力过程中,山财大导师和研究生深入乡村腹地,不间断的进行了乡村的社会文化、全面规划、景观设计、土地流转、民宿改建、村民脱贫以及全方位的经济文化帮扶和建设。在此过程中,团队学员与广大的社会精英、世界知名大师深入交流,共同实践,共同建设了艺术活化乡村的典范代表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它的起点高,参与实践人群层次高,成效高,成为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家义书记在2021年3月8日全国两会上表扬它是用文化和艺术振兴的乡村。
·“三导师”合作制
院长董方军,致力于在乡村振兴领域高端人才的“精英”教育和培养,所育人才能够达到涉农上市公司的需求,能够够满足我国涉农科技的研发需求,满足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需求,在多个与国际有差距的涉农领域进行研究生阶段的个性化培养。院长董方军推出“三导师”合作制的模式,展开对相关人才的实践教育和培养,包括为每位学员提供相关领域的政府、业界和学界的最高层面的导师,让优质和有志的学员的学业和创业深度连接,把学问和创业贯通一体,最快速有效的实现人才的成长。
学院在研究生实践培养中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和影响力,同时积累了丰富实践教学经验。首先是财大杰出校友和广大导师和研究生、本科生共同创建了举世瞩目的艺术活化乡村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它是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也是乡村振兴实践的先锋和代表作。
·论坛与会议
学院举办系列乡村振兴领域的论坛和会议,给研究生培养提供现实的业界前沿和学界前沿的交流和学习。学院在乡村和涉农领域创建了丰厚的业绩,先后有中国首届乡村振兴鲁村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农业创新经营研讨会、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的乡村高层闭门会议。 会议与中国农业社会科学院院士出席并进行合作,打造乡村振兴领域的博鳌论坛,会议持续引发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与会研究生人员占到总参会人数的1/5和1/4,不仅通过实践展示了乡村振兴建设成果,而且密切接触与会的各方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和学习,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在不到三天的时间内引发了上百万人次的关注。
·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
学院承办了2021年度教育厅委托全国研究生的暑期学校项目,来自国内33所包括南开大学、上海交大、山东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在内的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学员53名参加了为期七天的坐落在沂源汇泉桃花岛乡村振兴学院的实践和学习,深入考察了当地文化艺术活化乡村建设的优秀成果和成功模式,了解了山东财大学子扎根沂源的乡村建设中的锻炼和学习,并接受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相关专家的集中指导。学员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三千计划”社会实践
学院正式启动了山东财经大学的大学生“三千计划”的仪式,张新校长亲自授旗对学生深入乡村实践调研、生活、挖掘和写出第一手调研报告和作出真知灼见的学术寄予厚望。先后派遣三千计划研究生学员300多名,分为16个团队立项了30项相关课题和研究,对乡村振兴学院的成果进行深度探索、研究和总结。并在乡村振兴学院启动了“三千计划”创业合伙人计划。
·乡村振兴方向MBA班
学院积极探讨研究生阶段教育对地方的服务功能,于今年首次开设了乡村振兴方向MBA培养班,对广大的长期扎根乡村一线的、有能力有上进心的年轻干部进行在职研究生方面的培养,在学校层面增设乡村振兴方向的MBA核心主干课程分别设7、8门、并纳入正式的培养方案,首期招生30名学员。
·乡村振兴“实验班”
响应山财大研究生院创新改革研究生教育的号召,乡村振兴学院联合研究生院在2021级研究生新生中首次创造性的开设乡村振兴方向的“实验班”,实验班将进一步贯彻学校和学院精英教育的理念,充分利用董方军校友和学院优质的国际国内业绩资源,为研究生提供最快速的成长通道和路径。
·国际系列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讲座
9月15日我校研究生院联合国际处,乡村振兴学院、文学院、经济学院共同发起了国际系列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的讲座,讲座的主体由福武总一郎带领的来自各个领域的8位世界大师构成。这些都源于乡村振兴学院的国际资源和长期搭建的坚实桥梁。乡村振兴学院所依托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是山东财经大学杰出校友董方军发起的,他不仅引入了保罗安德鲁、安腾忠雄、盐田千春、宫岛达男等世界艺术大师共同建设鲁中腹地的中国乡村,而且还怀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加入了比尔盖次发起的世界公益慈善宣言,于全球前100位的产业领头人建立了深厚连接和友谊,致力于全人类贫困、疾病的消除。这些宝贵的人脉资源将共同服务共同服务于乡村振兴领域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共同服务于中国的乡村振兴事业。